桓伊在驰骋疆场以外,还十分喜爱音乐,会作曲,善吹笛。除了吹笛子,桓伊也非常爱听别人唱歌,每当听到优美的歌声,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击节赞叹。当时的宰相谢安也十分喜爱音乐,两人见面时也经常谈论音乐。谢安见桓伊对音乐造诣很深,对音乐有如此痴心,便说:“桓子野对音乐真是一往情深呀!”
桓伊文武全才,忠肝义胆,雅好音律,一时无匹,才艺伎俩,无人匹及。御宴高歌,清越慷慨,肝胆照人,青溪畔吹笛,风流俊爽,千古传颂;玄心、洞见、妙赏、深情四美具,奇才、高节二难并。
《晋书》上说他:“善音乐,尽一时之妙,为江左第一。”桓伊最擅长的是吹笛,据说他使用的竹笛,就是东汉著名作家兼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“柯亭笛”。其吹笛出神入化,曾在笛上“为梅花三弄之调。后人以琴为三弄焉”。
王羲之(303年—361年,一作321年—379年),字逸少,汉族,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,有“书圣”之称。祖籍琅琊(今属山东临沂),后迁会稽山阴(今浙江绍兴),晚年隐居剡县金庭。历任秘书郞、宁远将军、江州刺史,后为会稽内史,领右将军。其书法兼善隶、草、楷、行各体,精研体势,心摹手追,广采众长,备精诸体,冶于一炉,摆脱了汉魏笔风,自成一家,影响深远。风格平和自然,笔势委婉含蓄,遒美健秀。代表作《兰亭序》被誉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。在书法史上,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“二王”。
谈起王羲之,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书圣之称。这位东晋名士的书法被誉为“冠绝古今”,其代表作《兰亭序》堪称“天下第一行书”。历代历朝,几乎所有的书法大家无不对其推崇备至,心悦臣服。公元2010年,王羲之的高古摹本《平安帖》在北京以三亿元的总成交价被拍mai,由此我们可以推想,若是王羲之的真迹该当价值几何。
王羲之是王导的侄子,幼时不善言辞,泯然于众人之间。及年十三,他去拜访名士周顗,周顗对其颇为看重。当时宴席上炙烤牛心,周顗不理在座诸人,先割给王羲之品尝,一时传遍江左。长大后,王羲之辩才出众,以耿直闻名,尤其一手隶书,可谓古今之冠,时人赞其笔势为“飘若浮云,矫若惊龙”。王敦、王导甚是器重这个侄子,皆认为他是王氏诸子中出类拔萃之人。《世说新语》载:太尉郗鉴欲联姻琅琊王氏,遣门生向王导求婿,王导对门生说道:“君往东厢,任意选之。”门生看罢,回禀郗鉴道:“王氏诸少皆琳琅美玉,不过他们得知我的来意,都故作矜持。惟有一人在东床坦腹饮食,独作不闻。”郗鉴抚掌笑道:“正此佳婿邪!”这就是“东床快婿”的典故。
王羲之初涉官场,先为秘书郎,后担任征西将军庾亮的参军、长史。庾亮临终前,上疏称王羲之“清贵有鉴裁”,遂迁为宁远将军、江州刺史。由于他声名益盛,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,频召为侍中、吏部尚书,王羲之都辞谢不就。扬州刺史殷浩素来雅重王羲之,特意写信相劝,王羲之便“恭以待命”,担任右军将军、会稽内史,世人方称之为“王右军”。
在多数人眼中,王羲之仅是一位大书法家,或清谈名士,但实际上,他在朝政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。公元348年,朝廷恐桓温势大,以名士殷浩为掣肘。时王羲之担任殷浩的护军将军,他认为内外协和,然后国家可安,劝说殷浩 -->>